你一定吃過「越王頭」!關於椰子的二三事──《吃出堅果的學問》
在熱帶旅遊城市的大街小巷,常能見到叫賣新鮮椰子的商店或攤販。這些椰子大都從樹上採摘下來不久,飽滿、光滑、青綠泛黃。烈日炎炎,口乾舌燥,這時若來一個椰子,喝上幾口鮮甜清爽的椰汁,該是何等幸福!要是當場取飲椰汁則更有趣:水果攤老闆會俐落地拿起大刀劈開一層厚厚的果殼。從橫切面上看,果殼外圍綠色部分最薄,為外果皮;往內是纖維質的中果皮,俗稱椰棕,這部分最厚。用力剝下中、外果皮,便露出帶有三個洞、乾燥堅硬的內...
View Article如何殺死一棵山核桃──《植物的性愛與生死的秘密》
大約十五年前,社區鄰居卡特擴建他們家後面。他們利用擴建的地基土整平了院子。由於他們的小院子和周圍鄰居之間形成陡坡,因此不得不在土地交界處建築九十公分高的擋土牆。...
View Article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──《爬樹的女人》
文/Margaret D.Lowman 上千片的樹葉採樣 成為樹冠生物學家並不是我一開始的目標,只是隨著研究的進展,各種想法自然而然地把我帶到樹冠這塊領域。我早期和雨林接觸的經驗讓我很沮喪,因為那時候我身邊根本沒有其他同事,雪梨大學的學生跟教職員也都沒有參與雨林研究,因此我對雨林的了解僅限於書本,不然就是和偶爾來大學參訪的科學家討教。...
View Article能夠登上終極菜單的大便:麝香貓──《便便不思議》
「咖哩味道的大便和大便味道的咖哩,你要吃哪一種?」 這是小屁孩問的問題。真的很無聊。不過即使覺得無聊,還是會讓人忍不住認真思考:咖哩味道的大便即使好吃,但終究還是大便,而大便味道的咖哩卻是貨真價實的咖哩。到底哪一個才是正確的選擇? 這是讓人思考本質何在的哲學問題。即使現在成為大人還是無法回答。...
View Article【活動紀實】農藥殘留無須過度恐慌 瞭解農藥更能對抗農藥
本文由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贊助,泛科學策劃執行。 「咬一口,是新鮮,還是農藥?」這個問題曾引出一個有趣也可怕的回答:「是新鮮的農藥」。究竟這是不是真的?PanSci泛科學和 食藥署 合作推出系列講座,突破人心惶惶的迷霧,找尋科學上的討論,期待透過減少未知進而減少恐慌。...
View Article【活動紀錄】農藥把關從源頭做起 銷售管理加上市把關 將可能風險降至最低
本文由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贊助,泛科學策劃執行。 害怕農藥的我們,怕的究竟是什麼呢? 「菜怎麼洗?」「農藥有哪幾種?」「農民怎麼用農藥?」「農藥檢驗怎麼把關?」,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的所長費雯綺,在 2016 年 3 月 29 日的 PanSci TALK:「咬一口-是新鮮,還是農藥」親身分享,身為第一線面對農藥問題的他,如何在面對鋪天蓋地的農藥超標新聞時,仍然能大口吞下嘴裡的飯菜!...
View Article表觀遺傳學,先天與後天的橋梁——《BBC知識》
作者/奈莎‧ 凱利(Nessa Carey) 譯者/賴毓貞 基因密碼打造你我樣貌的藍圖,但飲食、生活方式和環境可能會在DNA上略加修飾,影響我們、甚至後代的基因表現。科學家如何認知這項機制?這是達爾文演化論所面臨最嚴峻的挑戰嗎?...
View Article會散發「人味」的北方小澤蘭
人味是什麼?如果您曾經與一群剛運動完的人一起搭電梯,您可能會認為人味就是體味混合著汗水的味道。不過,這個問題如果問北方小澤蘭(Platanthera obtusata),或許會有更清楚的答案。 過去發現,北方小澤蘭是蟲媒花,但它的媒介昆蟲是蚊子,而且是白線斑蚊。...
View Article植物,也許正竊笑著—《植物比你想的更聰明》推薦序
多年前,在家中的院子裡種下一株炮杖花(Pyrostegia venusta);天真的我,以為它會乖乖的長在我希望它長的地方,「不會亂長」。於是,從此就展開了和它(他?)之間的永恆的對抗。 炮仗花。圖/B.navez @wiki 嗯,「亂長」是我想的,從它的角度看來,它不過是想要找個陽光充足的地方而已。不到一年的時間,它已經從不及三尺長到二樓;接著它繼續往三樓生長,最後爬滿外牆。...
View Article先不比草履蟲與裸藻誰高等,分類搞錯了啊!
8/12 編按: 原刊登《植物比你想得更聰明:植物智能的探索之旅》書摘——〈草履蟲與裸藻誰更高等?—《植物比你想的更聰明》〉,經指正文章搞錯了重要的兩個主角——草履蟲和裸藻的分類: 1. 文章提到「裸藻屬於單細胞植物」,但又被稱為眼蟲的裸藻,目前被分類在古蟲界(Excavata)。 2.文章也提到「草履蟲屬於原生動物(protozoa)」,可是目前分類學上已不再使用原生動物這個分類。...
View Article植物界的兇猛掠食者—《植物比你想的更聰明》
從一株捕蠅草開始 提到植物職司味覺的部位,我們會直覺地看向土壤。畢竟植物大半養料來源就在裡頭。可是,有多種植物另有攝食之道。這些便是所謂的肉食性植物。接下來我們就要看看,植物學家最早發現的肉食性植物:捕蠅草。 1760 年 1 月 24 日,亞瑟.多布斯(Arthur Dobbs)寫了封信給英國皇家學會(the British Royal Society)會員植物學家彼得.科林森(Peter...
View Article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—《植物比你想的更聰明》
請求支援!圖/Joe Black@Flickr 日復一日,植物與草食性生物的存亡之戰打了四億年仍未止息。毫無疑問,後者最重要的群體是昆蟲,而前者對昆蟲而言除了是極其多樣的棲息地及生態棲域,還顯然是一整堆食物。如此無盡對抗會施加選擇上的壓力,形塑植物與昆蟲的演化,並管控兩者的時空分布。...
View Article會數數的捕蠅草
從先前的研究可知,在 30 秒之內連續碰兩下捕蠅草葉片內側的感覺毛(sensory hair),而且這兩下都要能夠引發捕蠅草產生動作電位(action potential,AP),這時捕蠅草就會在小於 1 秒的時間內把它的「蟲夾」(葉片)關起來。 捕蠅草,可以看見葉片內側的感覺毛。圖/wikipedia...
View Article想瞭解基改作物嗎?先從農桿菌談起
本文由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委託,泛科學企劃執行 基改作物是什麼?它的全名是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,簡稱為 GMO。基因改造生物中的植物,如作為食物,即是基因改造作物。 從 1994 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供人食用的基改作物——蕃茄一號(Flavr SavrTM)開始,到 1996...
View Article【Gene思書齋】種子的大勝利
索爾.漢森(Thor Hanson)是位優異的科普作家,他的《羽的奇蹟》(Feathers: The Evolution of a Natural...
View Article2016國際豆類年,為什麼要排擠大豆?
聯合國農糧署(FAO)訂 2016 年是「國際豆類年」。對居住在東亞地區的我們來說,提到豆類,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大豆(黃豆,Glycine max)。不過,根據農糧署的網站資料,所謂的「豆類」(pulses)包含了所有在收穫後用作乾粒糧食的一年生豆科植物(leguminous crops),包括扁豆(lentils,濱豆、兵豆,學名 Lens culinaris)、蠶豆(broad bean,學名...
View Article解讀綠豆的基因體密碼——2016國際豆類年
綠豆(Vigna radiata,mungbean)圖/ Earth100, CC BY-SA 3.0 在炎夏,大家都愛喝清涼的綠豆湯消暑;綠豆粉加糖等做成綠豆糕也是受歡迎的甜點;綠豆提煉出的澱粉(直鏈澱粉),用來製作的綠豆粉絲(冬粉)、涼皮、涼粉等等,也都是常見食材。韓國及印度的科學家為綠豆定序了全基因體,有助瞭解豇豆屬豆類植物的演化。 綠豆(Vigna...
View Article紅豆泥!紅豆4.5億鹼基基因體密碼解密——2016國際豆類年
紅豆是大家喜愛的食材,不僅能作成各種甜點、糕品,商家還標榜紅豆水能消水腫而推出各種紅豆水產品。為了瞭解紅豆的特性和馴化過程,中國科學家去年定序了紅豆的全基因體。 北京農學院的萬平、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淩宏清、華大基因(BGI)的王俊及印度國際半乾旱熱帶作物研究所的 Rajeev K. Varshney 等人,利用全基因體霰彈槍定序法,完成了紅豆的全基因體草圖。該紅豆基因體草圖有 4...
View Article